北海道大学的科学家和合作者已经确定了化学疗法引起的肿瘤炎症变化如何触发血管异常进而导致耐药性,从而导致癌症患者的预后不良。通过小鼠实验,研究小组还发现抑制剂和抗癌药的联合使用可使化疗更加有效。
通常选择化学疗法来治疗无法手术的癌症,例如局部晚期和转移病例。因此,在这种治疗中消除耐药性至关重要,这已成为导致癌症恶性和引起转移的主要因素。
肿瘤血管在癌症进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们将营养和氧气带给肿瘤并充当转移的途径。一般认为,衬在肿瘤血管上的肿瘤内皮细胞(TEC)没有耐药性。但是,几年前,该小组的小鼠实验表明TEC可以获得各种异常现象,表明血管以及癌细胞可以使肿瘤具有耐药性。例如,该小组首次证明了血管中的TEC可抵抗紫杉醇(紫杉醇,一种用于尿路上皮癌的二线治疗的化学疗法药物),这是由于ABCB1的表达可将其从血管中抽出。
但是,关于人类血管如何参与癌症耐药性的认识还很多。
为了揭开这个谜团,研究小组首先对尿路上皮癌患者进行一线化疗前后的肿瘤组织样本进行了分析。他们发现,接受化疗的患者中60%以上的血管中TEC中ABCB1表达增加,并且其预后比治疗后ABCB1表达保持不变的患者差。
此外,他们分析了血管和膀胱癌细胞中的TEC,以研究化学疗法如何影响ABCB1表达。结果表明,化疗后癌细胞中白介素8(IL-8)分泌的增加引起炎症变化,从而增加了TEC中ABCB1的表达。在另一项实验中,与ABCB1抑制剂和紫杉醇一起给药的尿路上皮癌小鼠显示出新血管的形成受到抑制,因此转移至肺部。
该小组的负责人北海道大学的ida田恭子说:“我们的研究首次为人类提供了证据,证明肿瘤的炎症变化会导致癌症血管产生耐药性。”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制定新的治疗策略,例如开发针对ABCB1和IL-8的抑制剂,以抑制耐药性并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