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普伦市马克斯·普朗克进化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由逆转录基因引起的突变的潜在遗传负担比原先设想的要大得多。
遗传信息存储在DNA中,并转录为mRNA。mRNA通常被翻译成蛋白质。但是,早就知道mRNA也可以逆转录为DNA并整合回基因组中。这种情况称为逆转录基因。
在一篇文章中,位于普隆的马克斯·普朗克进化生物学研究所和北京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现在报告说,该过程以前被低估了至少千分之一,这是一个重要的过程。新的突变机制。
这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方面,用于基因组序列分析的常用搜索算法通常不会考虑新插入的逆转录酶。因此,这些仍然隐藏在海量数据中。只有使用像科学家开发的那样的优化算法,才能系统地发现这些插入。另一方面,作者表明大多数插入是相对短暂的。在以前的物种之间的基因组比较中,它们似乎比较少见。
逆基因突变通常有害
因此,对于这项最新研究,至关重要的是检查仅是最近发育的人群。作者发现,仅分离了约3000年的小鼠种群带有不同的逆转录基因(即,在每个种群中,逆转录基因的出现率很高,但又很快消失)。这是因为逆转录基因可能有害,即使将其整合到非编码DNA中也是如此。如果逆转录基因被转录回mRNA(大多数情况就是如此),那么这种新的mRNA可能会对它们起源的基因的mRNA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逆转录基因充当调节突变,通常是有害的。
科学家们表明,这种机制的遗传负担比点突变要高,而点突变直到现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因此,他们建议寻找致病突变也要考虑逆转录机制。